顯示具有 多媒體創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多媒體創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3/08

Picasa 電子商務工具介紹 google的好用影像軟體(相本,編輯,上傳….)

圖片上都有步驟說明

應該是連黑猩猩都會了吧

各位請享用

p1

p2

p3

p4

p5

這部份是已經下載後安裝完成後的第一個選項

選"完整掃瞄我電腦中的圖片”(截圖中是picasa 2)

就會自動把你電腦中所有圖片找出來~!(請勿利用這個工具去安裝到你男朋友或是老公的電腦裡….如果因此而衍生任何後果….跟小弟一律無關呵)

p6

這下面是介紹如何把掃瞄過的整個資料夾內的照片上傳到網路相本

有gmail帳號已經有1G的免費網路相本空間)

p7

請用你的GMAIL帳號密碼登入就可以了

p8

這請選擇公開然後直接按上載

p9

以上

報告完畢

2009/02/09

電子商務利器推荐_4 入門級數位單眼



這款的好處是價格親切

而且是kit組包鏡頭(雖然是塑膠片,但是對初學者
已經省去挑鏡頭的麻煩)

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傻麻原廠腳架記憶卡都有附,對初學者而言相當省事.
 
當然,如果有興趣,玩家級使用者用這款數位機身可以接老鏡頭

就是說包括德系的leica (M42系統都可以) 或是 CONTAX 的C/Y接環

通通可以接上來用

亦即是,用最低的數位機身成本來延續傳統底片機鏡頭進入到數位化.

甚至是 HASSELBLAD 的鏡頭都可以

更不用說蘇聯鏡頭了

(鏡頭的支援性是我推C 家的主要原因,另一原因是受攝影恩師的影響)

而且支援LIVE VIEW ,拍攝商品可以不再因為需要手動對焦而傷腦筋!(這個很重要)
 
規格點下面自己看
 
一句話,初學者買這個就對了!!
 
(還有24期信用卡免息分期喔)




Canon 1000D KIT -- 全能普及型數位單眼(公司貨)

 




2009/02/04

<轉載分享> 從紐約時報將停印,思考傳統媒體之死與部落格化?

.

看過後簡短幾點心得分享:

網路社群的行為模式分析以及網路行銷

與傳統動輒上百萬的廣告行銷經費來說

目前較常見的都是相比之下的999牛1毛而已

而且能影響的群體更大更廣

台灣當年的民生報何等風光?而如今安在?

希望這篇能與大家分享另一個思考的觀點

.

.

從紐約時報將停印,思考傳統媒體之死與部落格化?

本文作者:不來恩 | 發表時間:2007/02/09 |

本文網址:http://briian.com/?p=384

紐約時報網路版的網站畫面\\\\\\\\\\\\
(真巧,抓畫面時,剛好首頁是狗咬狗)

傳統媒體對於網路的冷感

也許傳統報社的困境不在紙本發行量的銳減,而在無法有效應用網路新媒體(說冷感,其實應該是不知道怎麼玩、玩得不開心),一來不但搞不懂網路是在幹嘛的,二來就算搞懂了,也不願接受新的遊戲規則,只好繼續使用鎖右鍵、只開放一天免費閱覽、隨時刪掉舊文、完全不開放回應功能、不提供RSS訂閱..等等措施,彷彿是給你多看幾個字我就會少一塊肉。這些,對於氣焰囂張如我們的網路讀者來說,的確是讓大家繼續幹譙的最好示範。

的確,要接受新的遊戲規則還真的不容易,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營收模式,錢從哪裡來?一個不能養活自己的公司,不算是好公司,就算他做了再多善事、好事,因為他身為「以追求利潤為主旨」的組織,不賺錢會愧對於自己的生存權。

網路的發展到2007年的今天,有什麼創新的營利模式嗎?沒錯,還是廣告。以全球最大網路公司的Google來說,他的主要營收就是AdWords與Adsense的組合,當然我們也看過「無名小站」對於網路廣告的精彩玩法,廣告不會消失,只是他會以不同形式存在與展示。

營收模式與社群經營

「分類廣告」以往是傳統報紙的主要營收,現在,上了網後,分類廣告就是Google搜尋結果頁面右邊的那一長條的關鍵字廣告,「分類廣告」並沒有消失,他自己找了出路,用了不同的方式存在著。Google更厲害的是,他把原本只存在於Google網站中的分類廣告,透過「Adsense」的利潤分享機制,將他擴及到其他跟Google完全不相干的各大網站與部落格、社群網站中,傳統媒體的報紙發行量再大,也沒辦法通吃不同社群的版面,吸引不到不同族群的目光。但以沒有立場的廣告平台提供者Google來說,網友接觸到的是廣告主,不是Google,就算馬英九在Google平台登關鍵字廣告數落陳水扁的不是,也不關Google的事。這也讓Google的長尾繼續延伸,讓小作者、小網站也能有穩定的營利模式與發展信心。

Google 「Adsense」與AdWords廣告

而「社群經營」不但是可長可久,而且是非做不可的希望工程。在台灣,任何公司如果能「擁有」PTT這個全台最大社群的BBS站,大概什麼行銷案都能順水推舟、風行草偃(針對年輕人來說),這就是為什麼不來恩我很想買下「http://Gaaan.com 」這網站的技術,他可能有機會將PTT社群轉到手上。在大家沒法買下Google或成為第二個比Google還強的平台的現在,提供廣告平台這件事,就是相當費力的挑戰(是挑戰,不是不可能打贏)。所以,當下不如不做的選擇,就是把自己的社群「養」起來,就像喝「養肝茶」一樣,前面幾天你看不到成效,但經營有方的話,這個社群不但能成為營收的基礎,更會變成一股相當強大的力量!

台大PTT BBS站,進站畫面\\\\\\\\\

媒體經營的重點,在「影響力」

根據前述報導指出,紐約時報的紙本發行量約110萬訂戶,不過目前每天已經有150萬人次以上的網友上網閱讀網路版紐約時報。紐約時報的發行人「沙茲伯格」更進一步指出,「讀者上網讀紐約時報的目的,不是要看一般部落格式的文章,而是因為他們相信紐約時報的新聞」,這位發行人可能沒說完,他沒講到讀者看完紐約時報的網站後,做了什麼(這才是重點)。這些訊息透露出,讀者並不是不需要傳統媒體,而是他們要得更多,大眾需要新的平台、新的溝通方式,而不是傳統的你說我聽,你寫我讀。就像以前農閒時會在樹下、廟裡喝茶聊天,看完報紙後就互相評論,順便講講哪個店家的xx藥比較有效。

但媒體在過去幾年的養尊處優與自以為要領導這世界、教育這世界的唯我獨尊心態,卻讓絕大多數傳統媒體失去了網路時代開創新契機的大好機會。現在,巨獅終於逐漸甦醒,只是,規模越大風險也越大,是不是能夠順利開創新媒體時代?大家都在關注。

紐約時報以「必須成為這個社群的一份子」的低姿態,希望能重新找回發言權與影響力。相當難得的,讀者的感受終於逐漸受到重視。一個媒體存在的意義,就是「影響力」這三個字,不只是發行量,不只是廣告銷售量。現今傳統媒體的困境在於讀者已經不相信傳統媒體精心安排下完美呈現出來的報導或內容,在網路上,你隨時可以找到比記者更專業的業內人士,評論該篇報導所提供的錯誤資訊;或者你隨時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報導中指稱的當事人出來現身說法,糾正記者錯誤的引導與暗示。這一切,都在在的提示著我們,傳統媒體需要更謙虛、更負責任的提出他的報導或提供某個議題的引導,然後讓網友們共同參與這些發生在周遭的事件,並互相檢閱、討論與更正。

媒體不需要再高高在上的站在資訊掌控者的立場,資訊已經有了自己的出路,而是必須站在「議題引導者」的角色,創造出一個更有影響力的社群,適時的為讀者整理資訊並提供「呈現各種角度」事實真相的平台。當你的網站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溝通平台」的時候,讀者會忍不住一天上來好幾次,就像我每天都會逛「HemiDemi 」網站一樣,我們除了想知道有什麼消息,更想知道大家都是怎麼想的,更需要不同領域的讀者或網友們來「補完」,網友間的互動與溝通,才是影響力的開始,也更能創造出更多的火花。(可惜智邦MyShare 改版的方向不符我的需求,不然MyShare網站速度比較快、流量比較大說)
[gads]
HEMiDEMi 分享書籤的網站畫面\\\\\\\\\\\

媒體的發展轉向部落格化

網路時代的數位閱讀的重點不在閱讀裝置或閱讀方式,當然更不會是如何把讀者鎖在某個裝置裡面等議題上,而是在網友間的P2P(peer to peer)互動。讀者活過來了,不能再叫讀者閉嘴。就像我看完文章就很想抒發一下,雖然我的文筆不好、思路不清、學識不足,但這問題一點也不會影響我身為一個讀者的發言權。Web 2.0的部落格提供了這種思維的溝通平台,當然,「部落格化」不是單指「blog」這種形式,而是一種重視讀者與重視溝通、互動的一種心態。

我們來看原本的「部落格blog」這形式堅持的是什麼?

部落格的特色:

1.固定連結
2.回應(Comments,單篇文章的討論、留言功能)
3.引用(TrackBack,又稱回溯)
4.彙整(Archive,分類彙整、分時彙整)
5.文章以時序排列

沒有回應功能,不提供引用不提供RSS訂閱,這算部落格嗎?這問題見仁見智,不需要落入非怎樣不行的窠臼。只不過,之所以要如此堅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功能可以大幅增加原作者與讀者間的互動、溝通與訊息的快速傳遞,一切以「溝通、互動」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造就blog、blogger與部落圈的強大影響力,當然,這只是傳統媒體轉向網路的第一步。

這幾年來部落格之所以這麼紅,不是因為其他媒體或企業的一貫炒作與行銷,而是部落格的形式為每個「個人」提供了一個相當方便的訊息發佈平台,每個平台都是自己的平台,但卻又能夠與其他平台緊密的互動與溝通(回應、引用與RSS交互聯播)。資訊找到自己的出路,卻又不用擔心怎麼做網頁、如何美化、設計網站版型,這一切BSP或免費的部落格系統都提供好了,不熟電腦的人不用管電腦或網路怎麼運作,只需好好經營自己的媒體與內容,資訊的發佈與傳遞,獲得了解放,所以部落格紅了。

當此之際,傳統媒體當然不是去買無名小站或做出第二個無名或Blogger,經營BSP(Blog Service Provider)會耗盡龐大的資源與金錢,如果你不是第一或第二名,往往只能回收到無盡的財務壓力與用戶的抱怨。倒不如放記者自由,並以原本的編輯台優勢,重新創造出更加優質的報導,並協同「社群經營師」培養出獨一無二的社群,到時候,這網站就成了全台灣最大一顆小樹或全台灣最大的小廟,可以容得下千千萬萬人來泡茶、聊天並交換心得,如果你要當那個賣藥的,就好賣了。

網路的未來就是由用的人來決定,當下的傳統媒體如果不再水土不服的話,相信以這些媒體人的信心與實力,一定能創造出更讓人震撼、更影響深遠的下一代媒體,我們熱切的期盼著。…

第一次練習寫很多字,未完,待續… 請常常上我的網站來吧..

.

.

2009/01/13

電車男追女記(A story of a Hong Kong geek) game start!

這個很有意思 讓我想起以前的

純愛手札 "ときめきメモリアル 伝説の樹の下で" !!

現在用youtube就可以作成這樣的東西啊啊啊啊啊呀!!

說不定不久後就可以來當作模擬探險或是

模擬av現場實境 模擬cis之類的啊

廢話不多說 現在就來動手玩玩看吧!!!

~